八零书库

字:
关灯 护眼
八零书库 > 官场调教 > 第547章 西山县衙

第547章 西山县衙

  第547章 西山县衙 (第1/2页)
  
  越是深入地研究西山县衙,宋长江越是觉得这个县衙那就是一个大宝贝。
  
  西山县衙位于西山县城东大街,始建于元大德八年(1304年),历经明、清多次维修和扩建,逐渐形成一组规模宏大的官衙式建筑群。县衙座北面南,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,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大门、大堂、二堂、迎宾厅、三堂,两侧建有庭院和东西账房等,共6组四合院,85间房屋,均为清代建筑。西山县衙是我国唯一保存最完好的县衙,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享有“龙头在北京,龙尾在内乡”的美称。
  
  宋长江想,要不是黑铁胆前几天提出整修县衙,并把里的住户搬迁出去,去年的那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头也落不到西山县衙的头上。
  
  宋长江觉得这个黑铁胆很不错,别看他年龄不大,但很有思想,为人也正派。如果黑铁胆能在西山县干上几年县委书记,宋长江觉得这西山县就会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。
  
  西山县已有2000多年的建县历史,其间“为官斯土者殆不下千数百人”,然由于年代久远,见于旧志记载的却为数不多。有史可据,仅自金至清,便有185人任西山县令,其中多为循良著绩、兴学育才、种种善政之清官。特别是元好问、高以永、章炳焘等人,他们的经历可以启示当今的从政者怎样为官一任,造福一方。
  
  元好问——金元时期的文坛巨匠。字裕之,号遗山,太原忻州(今山西)人。元好问在西山当县令时为官清正,体察民情,重视农桑,他曾开仓赈济,使得边境宁谧。其间丁母忧回家守丧,旋回西山,正大八年(1231年)服满补山阳县令。元好问是金元时期文坛巨匠,著有《遗山集》等书,在西山留有大量诗篇,著名的有《宿菊潭》、《西山县斋书事》等。这些诗文都体现了他忠君爱民、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。
  
  高以永——西山县衙的灵魂。“吃百姓之饭,穿百姓之衣,莫道百姓可欺,自己也是百姓;得一官不荣,失一官不辱,勿说一官无用,地方全靠一官。”这是悬挂在西山三堂前的一副楹联。这副楹联的作者——清康熙时西山知县高以永的名字,便随西山县衙而名扬海内外。
  
  高以永,字子修,号荆门,浙江嘉兴人,康熙十九年(1680年)知西山县。当时西山境内地多荒芜,国家的赋税十不能完成一二,高以永以赈济灾民为急务,给灾民发种子,调剂耕牛,让他们广开垦、植农桑,并且不收赋税。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开荒积极性,累年开地即达40万亩,民获其利,社会安定。
  
  高以永待人极为宽厚,属下、民众从未见其发怒,后来他离任西山时,百姓夹道挽留,甚至有追送数百里者。
  
  高以永在西山主政九年,开清代西山知县任职九年的先河。1688年擢升直隶省安州知州。1692年升任户部江西司员外郎,约两年余,因劳于政务而病逝于官邸,时年63岁。
  
  章炳焘——现存清代西山县衙的主持营建者。浙江会稽(今绍兴)县人。据《西山县志》载,章于清光绪十八年(1892年)知西山县事,光绪二十六年(1900)交卸,与高以永一样出任西山县令9年。
  
  咸丰七年(1857年),西山县衙被捻军火烧全毁,之后的30余年间,知县历22任,县衙未能修建。章炳焘受命于危难之时,上任之初首先召集县内的乡绅富贾,共献治县大计。他当场写下“天理、国法、人情”6个大字,并将手书的6个字拍卖千金,用于修建县衙。
  
  光绪二十年(1894年),西山县衙重建开始,3年后,一座有房舍260余间的规模宏大的县衙建成。
  
  章炳焘在西山任职期间,每有天灾人祸发生,他都亲自察看,赈济灾民。为稳定治理西山,章炳焘采取措施,奖励民众垦荒,在不到3年时间,垦荒达两万余亩。
  
  章炳焘在西山为官9年,为当时西山创造了“历任9年太平无事”的社会环境,他所修建的县衙保存至今,“常留人间作史鉴”,客观上成了西山的象征,西山的财富。
  
  看了三位有代表性的县令,宋长江不由得把办公桌拍得嗵嗵作响。是啊,主政西山就要像这三位县令务实为民才行。
  
  早些年在西山主政的王国庆、王天恩、郭红梅等人,客观上说,也做了一些实事,但他们更多的是为了自己的仕途进步为出发点。因此,少不了有很多作秀的成分。前几年的白鹏举县长、石磊书记,在宋长江看来,根本就不入流。
  
  
  
  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靠捡人,小祖宗我被各路大佬团宠了 瀚海唐儿归 离婚后,前夫每天都想上位 兼职BOSS 我成帝了金手指才来 穿越七零被全家爆宠 宋九渊姜绾的小说 超凡:从恶魔开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