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卷 洛阳之役 0071章 诛杀李瑗(需要红票、收藏支持!) (第2/2页)
时近中秋,洛阳城中却没有往年繁华气象。往年的这个时候,洛阳城像年关般,客商云集,市面繁华,人气鼎盛。往年的中秋夜,洛阳城中人山人海,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洛阳城赴灯会。
洛阳人有喜花的癖好,家家户户于庭院中都种着花草,门前也都摆放着一、二盘如意的花卉,因此,洛阳的中秋灯会,其含义便有敬花神之意。再者洛阳人也有借此机会招贤婿的习俗,灯会中各种各样的花灯悬挂门前,有八角莲花状、有灯笼状;有飞禽如仙鹤、鸷鸟、凤凰之状;有走兽如虎、豹、鹿、兔各种形状,千奇百怪无奇不有。
各家花灯边沿悬一二条灯迷,谁家有待嫁之女者,从那灯迷一看便知。若有猜对灯迷者,主人便请进厅堂,赏一碗莲羹,女子则翩翩而出,若视为意中人,则可托媒联姻。
可今年不比往年,自突厥进了洛阳,虽不至于烧杀抢掠,可官绅和大户人家早以逃得精光,剩下些普通小百姓,看这满城的突厥兵,惊惊颤颤的,那还有心思去赶赏什么灯会?中秋前半月的一天,早早便有一位穿着道服,手执卦旗的道士,从北城门进入洛阳城来。他在洛阳城中转了一遭,却没有一人求他问卜看卦的。
看得城中百姓家多都掩门闭户,就是有些商贾小贩也都惊惊乍乍的。倒见得突厥官兵来来往往,整个洛阳城中看去是兵多民少。那算命道士则不敢在城中久留,只进了一家饭馆,掺在突厥兵客中吃了一碗拉面,便转城东,在洛阳府院外四周走了一遭,遂从西门出城,直往伊河边上去。
此人不是别人,正是房玄龄。他从西门出城后,沿着伊河边上的道,朝北往邙山方向走,一路走一路朝伊河方向望去,看见伊河中数百船只沿着伊河两岸排开,岸边便是军营,两边河岸密密麻麻的连营数里,闲杂百姓无人能得近前。
房玄龄蹙起眉头,心想黄河那边也必是如此情形,便觉得要烧掉突厥的船只,绝非一件容易的事。这么想了便匆匆的往邙山清风观赶回去。
房玄龄回到清风观,已是傍晚时分。那时侯杜如晦已从北山的黄河边先回来,看见房玄龄仍手执卦旗走上山门来,杜如晦站在道观山门前的石阶上,笑道:“你这妖道今天到洛阳城算了几卦,可有收获?”
房玄龄喘着气说:“洛阳城中兵多民少,伊河两岸营盘多船只少。”
杜如晦一听,急急问道:“你说什么?伊河那边船只少?”
房玄龄道:“我的意思是说,伊河边的船只不比突厥的营盘多,我仔细数了一下,看得见的两岸船只大大小小有三百多艘,可突厥营盘便有四百多座,看样子我们带来的二千人马不够用呀!”
杜如晦听了道:“看来是得向秦将军和李将军调些兵马。”二人一边说着一边走进了道观。
这清风道观是个香火不大繁盛的偏远道庙,道中的道徒早已散尽,只剩一名老道长和一名扫院的既聋且哑的老头,房玄龄和杜如晦带着几名侍卫来到这道观,施了些银子给了老道,便装成道士在道中暂住下来。
这会儿他两进了道观来,折转过廊檐转到后院的一间厢房,两人进了厢房,房玄龄和杜如晦于炕上坐下来。两个扮成道徒的侍卫端了茶和点心上来,房玄龄和杜如晦接了侍卫送来的茶杯,用杯盖拨着茶叶泡沫,喝了几口。
房玄龄便把茶杯放了炕桌上,剥了一只橘子吃着说道:“突厥的军容严整,河边戒备森严,你看如何能烧掉他们的船只?”
杜如晦听着,把茶杯也放了炕桌上笑了笑说道:“房兄这一遭走了洛阳城又看了伊河沿岸情况,必已有成竹在胸,不妨就先说说看。”
房玄龄亦笑道:“我只怕我的想法不大成熟,或许还有漏洞,便想先听听你的。”
杜如晦又笑道:“我也正以为我的想法不大成熟,也想先听听你的。”
房玄龄道:“好吧,我便先说了,你便看看行与不行。”
房玄龄说着,便左手执了衣袖,右手食指在茶杯中蘸了一点茶水,在炕桌上写了一个字。
杜如晦一看那字,击掌叫好,说道:“此计甚妙!”
欲知后事如何?且看下回分解。